首页 资讯 正文

隆阳区:“家门口务工车间”助力乡村振兴

体育正文 198 0

隆阳区:“家门口务工车间”助力乡村振兴

隆阳区:“家门口务工车间”助力乡村振兴

自2024年9月底被(bèi)确定为省级“家门口的务工车间”试点(shìdiǎn)以来,隆阳区紧扣(jǐnkòu)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主线,指导各地充分盘活(pánhuó)用好闲置资产“招小商”,各级党组织把车间厂房建到群众家门口,引导群众就近就地就业,让群众实现顾家增收两不误。 走进板桥镇马王村村民杨炳德家,一阵缝纫机的“嗒(dā)嗒”声吸引了记者的注意。循声望去(wàngqù),屋内一排排缝纫机摆放得整整齐齐(zhěngzhěngqíqí),32名妇女正熟练地操作着机器,缝制毛绒玩具(máoróngwánjù)。这里,就是隆阳区茗珠玩具厂的加工车间。 女工杨王菊是板桥镇妻贤村的村民(cūnmín)。2024年12月(yuè)刚来时,只拿到1000多元的工资,连续做(zuò)了三个多月后,收入达到3000多元。 杨王(yángwáng)菊说:“和我一起务工的姐妹们,都是马王村周边的家庭妇女。我们每天早上送孩子上学后,来这里上班(shàngbān),下午(xiàwǔ)下班后再接孩子回家,日子过得忙碌而充实。” 隆阳区茗珠玩具厂于2024年6月成立,主要承接沿海地区(yánhǎidìqū)玩具企业的代工订单(dìngdān),采取“订单进村、按件计酬”的模式,工人日均收入(shōurù)80元至140元。 隆阳区(lóngyángqū)茗珠玩具厂厂长杨炳德介绍,厂里的运作模式有两种,一种(yīzhǒng)是到厂里直接上班,另外一种来厂里学,以后可以带回家做,方便群众(fāngbiànqúnzhòng)照顾家庭。 杨柄德(dé)表示,马王村附近的村民一般都选择来厂里面做工,而其他较远地方的村民多选择带回家做,他每隔两天会轮流(lúnliú)上门,一方面收取加工好的成品,结算工资;另一方面,给她们带去新(xīn)的加工材料。 板桥镇乌龙村上(cūnshàng)美村村民何瑞娇,每天由于要(yào)接送两个不同年级的孩子,她购买了一台缝纫机,在家(zàijiā)里面加工。从新手到熟练工,她经历了一个多月的时间。 如今,何瑞娇从事玩具加工已经半年(bànnián)多的时间,她利用带(dài)孩子、做家务的碎片时间干活儿(gànhuóér),每个月能挣2000多元。“自己的收入虽然不高,但是能照顾孩子,自己也很满意(mǎnyì)了。”何瑞娇说,以后做熟练了,收入就会提高了。 目前,隆阳区茗(míng)珠玩具厂已带动近80名(míng)妇女就近就业。在板桥镇,全镇(quánzhèn)共引进叮当布草洗涤服务有限公司、天潭水厂、成都扬舟运输(yùnshū)有限公司等32个“家门口的务工车间”,累计吸纳700余名群众就业。 板桥镇(bǎnqiáozhèn)党委委员、组织委员段涌超表示,板桥镇将结合自身的资源条件,开展精准招商、以商招商、小(xiǎo)切口招商,推动现有务工车间的扩量增容,延伸生产加工链条,扶持创办更多(duō)的家门口务工车间,让返乡人员实现挣钱(zhèngqián)和养家“两不误”。 和板桥镇一样,隆阳区各乡镇(街道(jiēdào))都积极开展了“家门口的(de)务工车间”试点工作,通过引导企业(qǐyè)扩容增量、鼓励支持企业延伸产业链条(tiáo)、主要领导带头招商引资、能人回乡创业四种方式抓好“家门口的务工车间”建设。目前,全区已带动2000多人在家门口就近(jiùjìn)就地就业。 云南日报-云新闻记者:李建国 通讯员(tōngxùnyuán) 寸喜梅 陶江龙
隆阳区:“家门口务工车间”助力乡村振兴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