停车4个多小时54元 车主直呼被“刺”了
停车4个多小时54元 车主直呼被“刺”了
停车4个多小时54元 车主直呼被“刺”了
◆江头西路︵吕岭路至仙岳路︶的路面停车位,执行﹃一类停车位﹄收费标准。
台海(táihǎi)网6月(yuè)24日讯(导报记者 余健平 孙春燕 崔晓旭/文 沈威/图)在厦门,停车费问题正日益成为市民(shìmín)和游客(yóukè)热议的焦点。近日,市民郑菁菁在江头西路停车4小时40分,竟被收取54元停车费,这一高昂费用让她直呼“被停车费狠狠刺了一下”。
并非热门区域,为啥收费如此之高(zhīgāo)?导报记者(jìzhě)兵分多路走访厦门多个区域,发现江头西路并非个例,类似的停车费“吐槽”屡见不鲜,高昂停车费频频引发消费(xiāofèi)者的不满与(yǔ)抱怨。这背后不仅涉及市民出行成本与消费体验(tǐyàn),更关联着厦门这座城市的营商环境与经济活力。这些区域停车费定价缘何如此之高?如何在(zài)保障交通秩序与满足市民需求间找到平衡?导报记者就此展开深入调查。
停车4小时40分花了(le)54元
夏日傍晚(bàngwǎn),本是与闺蜜惬意聚餐的美好时光,可郑菁菁却因一笔停车费(tíngchēfèi),好心情瞬间“破防”。
郑菁菁和三个闺蜜约了晚饭,地点在江头(jiāngtóu)公园附近。当天下午5点左右(zuǒyòu),她开车前往江头公园附近赴约,见江头西路路边有空余停车位,便(biàn)顺势将车停下。几个闺蜜相聚,吃饭、小酌、畅聊,餐盘碰撞声、碰杯声与(yǔ)欢笑声交织,从夕阳西下聊到华灯初上,不知不觉时间飞逝。22点多聚会结束(jiéshù),众人走到车旁扫码付费,手机页面跳转后显示的54元停车费,让所有人(suǒyǒurén)惊掉了下巴。“天呐!居然要54元!感觉像被‘停车场刺客’狠狠刺了一下(yīxià)!”郑菁菁哭笑不得地说。
几个女孩循着路边停车位,找到了停车位收费标准的牌子:“车辆停放(tíngfàng)首15分钟(fēnzhōng)以内(含)免费;3元/15分钟,车辆停放按15分钟计费,不足(bùzú)15分钟按15分钟计收;每日22:00—次日(cìrì)07:30(含)车辆停放免费,全天最高收费75元。”
按照(ànzhào)这一收费(shōufèi)标准(biāozhǔn)计算,郑菁菁17:22停车,22:02离场,停车时长约4小时40分钟,共280分钟,除去首15分钟和22点后的2分钟免费时段,计费停车时长263分钟,以15分钟为一个计费单位,263÷15≈18个单位,18×3=54元,最终收费54元符合标准。虽符合规则,但(dàn)高昂的费用仍让众人难以(nányǐ)接受。“原本开开心心的聚会(jùhuì),最后被这笔停车费搞得心情都没(méi)了。”郑菁菁无奈地苦笑。
江头路面(lùmiàn)停车费普遍比较贵
感觉被“刺”的,当然不止郑菁菁一人(yīrén)。
在工作日午间用餐高峰期,导报记者实地(shídì)探访发现,这段全长不到500米(mǐ)的江头西路(吕岭路至仙岳路)的90多个(gè)路面停车位,及吕厝路(lǚcuòlù)(江头西路至嘉禾路)的27个停车位,统一执行厦门最高档的“一类停车位”收费标准:首15分钟以内(yǐnèi)(含)免费,3元/15分钟,即12元/小时,日间(rìjiān)(7:30—22:00)最高收费75元。
傅红梅是厦门市(xiàménshì)经济管理咨询(zīxún)协会执行会长,提起江头(jiāngtóu)的路面停车位,她频频摇头:“我有个朋友自驾来厦门,在江头附近简单泡个茶、吃个饭,停车费花了五六十元,朋友回去感叹厦门真是(zhēnshì)来不起!”
午间时分,车(chē)主张先生准备(zhǔnbèi)驶离停车位(tíngchēwèi),当他扫码缴费时,手机屏幕上跳出了“每小时(xiǎoshí)12元”字样,张先生忍不住抱怨:“停3小时就要36元?这比商场还贵(háiguì)!”“同样是老城区,长青路、莲花路(liánhuālù)这些地方车位也很紧张,为什么人家(rénjiā)每小时只要8元?”车主林女士的疑问道出了许多人的困惑。导报记者随后走访岛内多个商业区发现,执行二类标准(8元/小时)的停车位更为普遍。在长青路、金榜路、后滨西路等人流密集区,尽管饭点时同样“一位难求”,但相对“亲民”的价格让(ràng)车主们普遍表示“可以接受”。
与江头路面停车位形成鲜明对比的,还有仅隔一条(yītiáo)马路的华都大厦,那里停车场收费仅5元/小时,全天封顶40元;以及步行5分钟(fēnzhōng)可到达的江头公园市政停车楼,首小时5元,后续每(měi)半小时加(jiā)2元。
不过,有车族吐槽(tǔcáo)得多么激烈,江头的路面停(tíng)车位就有“多吃香”。工作日的午间,江头西路的停车位保持着九成以上的占用率。“临时办事只能停这儿。”不少车主坦言,明知收费高却(què)别无选择。
非热门景区为何(wèihé)这么贵?
大多数市民不理解的是(shì),为什么江头(jiāngtóu)一带不像中山路那样是热门景点,也不像深田社区老旧小区(xiǎoqū)居多,却要“享受”和它们一样的收费标准?
对此,导报记者了解(liǎojiě)到(dào),厦门现行停车场收费标准,来源于《厦门市政府定价管理停车场分类管理办法》,以及《政府定价停车收费标准》。上述规定2021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,有效期至2026年2月28日。其中,将(jiāng)道路临时停车泊位(bówèi)分为三类,停车计费以15分钟(fēnzhōng)为一个计费时段,不足15分钟的按15分钟计费,每个(měigè)24小时周期内根据区域不同设有(shèyǒu)最高收费标准。一类区域每15分钟收费3元(yuán),二类区域每15分钟收费2元,三类区域每15分钟收费1元。
思明区(sīmíngqū)中华街道的镇邦、定安、霞溪、中山、思东社区,鹭江(lùjiāng)街道的营平、鹭江道、大同社区,开元街道的溪岸、虎溪、深田(shēntián)、坑内社区,以及湖里区江头街道的吕厝(cuò)、吕岭、江头社区均为一类区域,那里的路面停车位执行一类区域收费标准。
非传统热门区域,却“跻身”最高收费档,凭什么(shénme)?一位熟知停车位定价标准的业内人士直言,停车场类别划分并非单纯依据景区热门程度,更要从城市交通与功能布局角度考量,比如所在区域可能(kěnéng)交通流量大、承载压力重,周边(zhōubiān)道路狭窄,且与多条主干道(zhǔgàndào)相连,一旦(yídàn)停车秩序混乱,极易引发周边区域交通拥堵。为了(wèile)引导车辆短停快走,缓解交通压力,故而将其周边停车场划分为一类。
停车费频频被市民(shìmín)游客“点名”
事实上,关于停车难、停车贵的问题,在厦门(xiàmén)并非个别现象。
导报记者循着网友们在(zài)社交平台上的(de)“控诉帖”发现,不少市民和游客都曾遭遇过这猝不及防的“一刀”——仅仅停了两三个小时,取车时就(jiù)被高昂的停车费“刺”得直呼肉痛。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,以“厦门离谱(lípǔ)停车费”为关键词的吐槽比比皆是,而思明区的中华街道(jiēdào)、鹭江街道、开元街道更是频频被“点名”。
例如,有游客分享:兴致勃勃在中山路打卡了(le)(le)几家网红小吃(xiǎochī),喝了一杯咖啡,总消费76元,心满意足准备离开时,却被30元的停车费惊得扫码的手都抖了一下——这几乎抵得上一顿小食的花费。
导报记者调查发现,中山路及其周边多条支路执行的正是厦门最高的一类(yīlèi)(yīlèi)收费标准(biāozhǔn)(3元/15分钟,日间7:30—22:00封顶75元)。例如,大中路(zhōnglù)(中山路至思明西路)的16个车位就属于一类区域。同样执行一类标准的还有思明西路(局口街至大中路)和镇邦路(zhènbānglù)(升平路至大同路)。
值得注意的是大同路(鹭江道至新华路),虽然计费标准相同(3元/15分钟),但其封顶(fēngdǐng)价仅为30元。这条以居民和单向车道(chēdào)为主的老街(lǎojiē),相较(jiào)网红店林立的区域,游客较少,或许是封顶较低的原因。
此外,停车费“雷区”不仅(bùjǐn)出没于(yú)路面,更潜伏在一些商业楼宇的地下停车场。有不少网友(wǎngyǒu)在社交媒体上(shàng)诉苦“一不小心打卡厦门最(zuì)贵停车场”:比如,部分写字楼地下停车场10元/小时的收费标准,看似并(bìng)不贵,但后面跟着一句“上不封顶”,这意味着停满一天需支付240元;海景大厦停车场和新领荟停车场同样收费10元/小时,喝杯奶茶、办个事,出来停车费就三四十元了。
这样的经历,让消费者倍感(bèigǎn)无奈。据不完全统计,今年以来,12315共接到35件(jiàn)“关于路面(lùmiàn)政府定价停车场反映定价过高的诉求件”。
“动态定价”或(huò)可破题
长期关注厦门交通问题的“老厦门”朱奖怀也曾遭遇过停车费的“背刺”。有一次他和朋友(péngyǒu)吃饭(chīfàn),停车费交了64元,原本愉快(yúkuài)的记忆好像多了个疤痕。
“厦门的路面停车位收费(shōufèi)就是太高了,收费方式(fāngshì)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。”朱奖(zhūjiǎng)怀认为,路边停车位是一种公共资源,在设置收费标准和收费方式时,要考虑它的普惠性(pǔhuìxìng),要明确收费的目的是什么,盲目的高收费会削弱公共资源的普惠功能。
朱奖怀曾去过(qùguò)很多国家和城市考察,在他看来,路面停车(tíngchē)位的收费必须考虑时间因素,比如(bǐrú)个别路段停车位单辆车只能停车一到两小时;比如高峰期收费,过了高峰期就不收费;再比如“弹性收费”,停车位紧张(jǐnzhāng)时收费高一点,不紧张时收费低一点,甚至可以不收费。
在深圳,“智慧停车+动态调价”的收费(shōufèi)规则深入人心,通过定位视频识别技术,实时监测车位占用率,对拥堵路段如福田CBD等实施“浮动(fúdòng)定价(dìngjià)”,即高峰时段(shíduàn)(7:30—9:30, 17:00—19:00)收费上浮20%—50%;非高峰时段或低需求路段自动降价,部分(bùfèn)区域夜间收费低至0.5元/小时。
成都“中心城区分时分区收费”也很人性化,春熙路等商圈(shāngquān)执行(zhíxíng)“高峰高价、平峰(píngfēng)低价”,工作日早高峰(8:00—9:30)首小时12元,平峰时段8元。
同样面临停车难题的(de)杭州西湖(xīhú),实行“西湖景区节假日动态定价”,即(jí)节假日对景区周边,比如北山街等地区的停车费临时上调至(zhì)30元/小时,平时工作日(gōngzuòrì)恢复至10元/小时,使得节假日车位周转率提升40%,减少拥堵。“很显然,动态定价机制(jīzhì)若设计科学、配套完善,可显著提升城市停车效率。”朱奖怀呼吁,厦门可以(kěyǐ)多借鉴外地经验,通过“更人性、更动态”的价格杠杆调节需求,解决“一位难求”难题的同时,促进车位周转。
对于“通过停车位收费疏导附近交通的问题(wèntí)”,朱奖怀直言,交通是一个(yígè)系统问题,靠停车位收费是无法解决交通问题的,通过停车位调剂(tiáojì)只能是一种辅助手段,对停车位的设置和管理还是要从“服务大家停车”这个根本入手(rùshǒu)。
停车费管理要有“柔性(róuxìng)思维”
“客人来吃饭,本来对口味、卫生都很满意,但一笔不合理的停车费就让消费体验大打折扣(dàdǎzhékòu)。”关于停车场收费的问题,餐饮店老板徐建设说,类似的情况在沿街商铺中并不少见,高昂的停车费让顾客望而却步,甚至直接拉低了对商家的整体评价,“路面停车本应(běnyīng)是为(wèi)搞活经济服务(fúwù),现在却成了我们(wǒmen)经营的‘绊脚石’”。
对此,厦门市软科学(ruǎnkēxué)协会名誉会长王复基认为,当前,厦门停车收费已(yǐ)成为营商环境中的突出短板。部分区域停车费定价过高,相对简单(jiǎndān)粗放的收费模式引发市民和商户的诟病。停车问题虽(suī)看似一个小细节,却是(quèshì)城市治理水平的缩影。若处理不当,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,更会削弱商家经营信心,最终影响区域经济的活力。
针对这一问题,王复基建议,相关部门应定期(dìngqī)召开停车收费专题研讨会,邀请市民代表、商户及行业专家参与调研,广泛听取意见,制定(zhìdìng)更科学、合理的收费政策。通过优化停车管理,平衡公共资源使用与商业发展需求,才能真正为厦门营商(yíngshāng)环境(huánjìng)“加分”。
傅红梅的另一个身份是厦门市旅游品质监督员,在她看来,城市(chéngshì)管理需更多(duō)“柔性思维”,停车收费应立足服务民生、促进消费(xiāofèi)的初衷,而非单纯追求经济效益。只有从细节入手,解决(jiějué)商户与消费者(xiāofèizhě)的实际痛点,降低市民出行和消费的成本,才能真正促进消费,持续提升城市竞争力,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
◆江头西路︵吕岭路至仙岳路︶的路面停车位,执行﹃一类停车位﹄收费标准。

台海(táihǎi)网6月(yuè)24日讯(导报记者 余健平 孙春燕 崔晓旭/文 沈威/图)在厦门,停车费问题正日益成为市民(shìmín)和游客(yóukè)热议的焦点。近日,市民郑菁菁在江头西路停车4小时40分,竟被收取54元停车费,这一高昂费用让她直呼“被停车费狠狠刺了一下”。
并非热门区域,为啥收费如此之高(zhīgāo)?导报记者(jìzhě)兵分多路走访厦门多个区域,发现江头西路并非个例,类似的停车费“吐槽”屡见不鲜,高昂停车费频频引发消费(xiāofèi)者的不满与(yǔ)抱怨。这背后不仅涉及市民出行成本与消费体验(tǐyàn),更关联着厦门这座城市的营商环境与经济活力。这些区域停车费定价缘何如此之高?如何在(zài)保障交通秩序与满足市民需求间找到平衡?导报记者就此展开深入调查。
停车4小时40分花了(le)54元
夏日傍晚(bàngwǎn),本是与闺蜜惬意聚餐的美好时光,可郑菁菁却因一笔停车费(tíngchēfèi),好心情瞬间“破防”。
郑菁菁和三个闺蜜约了晚饭,地点在江头(jiāngtóu)公园附近。当天下午5点左右(zuǒyòu),她开车前往江头公园附近赴约,见江头西路路边有空余停车位,便(biàn)顺势将车停下。几个闺蜜相聚,吃饭、小酌、畅聊,餐盘碰撞声、碰杯声与(yǔ)欢笑声交织,从夕阳西下聊到华灯初上,不知不觉时间飞逝。22点多聚会结束(jiéshù),众人走到车旁扫码付费,手机页面跳转后显示的54元停车费,让所有人(suǒyǒurén)惊掉了下巴。“天呐!居然要54元!感觉像被‘停车场刺客’狠狠刺了一下(yīxià)!”郑菁菁哭笑不得地说。
几个女孩循着路边停车位,找到了停车位收费标准的牌子:“车辆停放(tíngfàng)首15分钟(fēnzhōng)以内(含)免费;3元/15分钟,车辆停放按15分钟计费,不足(bùzú)15分钟按15分钟计收;每日22:00—次日(cìrì)07:30(含)车辆停放免费,全天最高收费75元。”
按照(ànzhào)这一收费(shōufèi)标准(biāozhǔn)计算,郑菁菁17:22停车,22:02离场,停车时长约4小时40分钟,共280分钟,除去首15分钟和22点后的2分钟免费时段,计费停车时长263分钟,以15分钟为一个计费单位,263÷15≈18个单位,18×3=54元,最终收费54元符合标准。虽符合规则,但(dàn)高昂的费用仍让众人难以(nányǐ)接受。“原本开开心心的聚会(jùhuì),最后被这笔停车费搞得心情都没(méi)了。”郑菁菁无奈地苦笑。
江头路面(lùmiàn)停车费普遍比较贵
感觉被“刺”的,当然不止郑菁菁一人(yīrén)。
在工作日午间用餐高峰期,导报记者实地(shídì)探访发现,这段全长不到500米(mǐ)的江头西路(吕岭路至仙岳路)的90多个(gè)路面停车位,及吕厝路(lǚcuòlù)(江头西路至嘉禾路)的27个停车位,统一执行厦门最高档的“一类停车位”收费标准:首15分钟以内(yǐnèi)(含)免费,3元/15分钟,即12元/小时,日间(rìjiān)(7:30—22:00)最高收费75元。
傅红梅是厦门市(xiàménshì)经济管理咨询(zīxún)协会执行会长,提起江头(jiāngtóu)的路面停车位,她频频摇头:“我有个朋友自驾来厦门,在江头附近简单泡个茶、吃个饭,停车费花了五六十元,朋友回去感叹厦门真是(zhēnshì)来不起!”
午间时分,车(chē)主张先生准备(zhǔnbèi)驶离停车位(tíngchēwèi),当他扫码缴费时,手机屏幕上跳出了“每小时(xiǎoshí)12元”字样,张先生忍不住抱怨:“停3小时就要36元?这比商场还贵(háiguì)!”“同样是老城区,长青路、莲花路(liánhuālù)这些地方车位也很紧张,为什么人家(rénjiā)每小时只要8元?”车主林女士的疑问道出了许多人的困惑。导报记者随后走访岛内多个商业区发现,执行二类标准(8元/小时)的停车位更为普遍。在长青路、金榜路、后滨西路等人流密集区,尽管饭点时同样“一位难求”,但相对“亲民”的价格让(ràng)车主们普遍表示“可以接受”。
与江头路面停车位形成鲜明对比的,还有仅隔一条(yītiáo)马路的华都大厦,那里停车场收费仅5元/小时,全天封顶40元;以及步行5分钟(fēnzhōng)可到达的江头公园市政停车楼,首小时5元,后续每(měi)半小时加(jiā)2元。
不过,有车族吐槽(tǔcáo)得多么激烈,江头的路面停(tíng)车位就有“多吃香”。工作日的午间,江头西路的停车位保持着九成以上的占用率。“临时办事只能停这儿。”不少车主坦言,明知收费高却(què)别无选择。
非热门景区为何(wèihé)这么贵?
大多数市民不理解的是(shì),为什么江头(jiāngtóu)一带不像中山路那样是热门景点,也不像深田社区老旧小区(xiǎoqū)居多,却要“享受”和它们一样的收费标准?
对此,导报记者了解(liǎojiě)到(dào),厦门现行停车场收费标准,来源于《厦门市政府定价管理停车场分类管理办法》,以及《政府定价停车收费标准》。上述规定2021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,有效期至2026年2月28日。其中,将(jiāng)道路临时停车泊位(bówèi)分为三类,停车计费以15分钟(fēnzhōng)为一个计费时段,不足15分钟的按15分钟计费,每个(měigè)24小时周期内根据区域不同设有(shèyǒu)最高收费标准。一类区域每15分钟收费3元(yuán),二类区域每15分钟收费2元,三类区域每15分钟收费1元。
思明区(sīmíngqū)中华街道的镇邦、定安、霞溪、中山、思东社区,鹭江(lùjiāng)街道的营平、鹭江道、大同社区,开元街道的溪岸、虎溪、深田(shēntián)、坑内社区,以及湖里区江头街道的吕厝(cuò)、吕岭、江头社区均为一类区域,那里的路面停车位执行一类区域收费标准。
非传统热门区域,却“跻身”最高收费档,凭什么(shénme)?一位熟知停车位定价标准的业内人士直言,停车场类别划分并非单纯依据景区热门程度,更要从城市交通与功能布局角度考量,比如所在区域可能(kěnéng)交通流量大、承载压力重,周边(zhōubiān)道路狭窄,且与多条主干道(zhǔgàndào)相连,一旦(yídàn)停车秩序混乱,极易引发周边区域交通拥堵。为了(wèile)引导车辆短停快走,缓解交通压力,故而将其周边停车场划分为一类。
停车费频频被市民(shìmín)游客“点名”
事实上,关于停车难、停车贵的问题,在厦门(xiàmén)并非个别现象。
导报记者循着网友们在(zài)社交平台上的(de)“控诉帖”发现,不少市民和游客都曾遭遇过这猝不及防的“一刀”——仅仅停了两三个小时,取车时就(jiù)被高昂的停车费“刺”得直呼肉痛。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,以“厦门离谱(lípǔ)停车费”为关键词的吐槽比比皆是,而思明区的中华街道(jiēdào)、鹭江街道、开元街道更是频频被“点名”。
例如,有游客分享:兴致勃勃在中山路打卡了(le)(le)几家网红小吃(xiǎochī),喝了一杯咖啡,总消费76元,心满意足准备离开时,却被30元的停车费惊得扫码的手都抖了一下——这几乎抵得上一顿小食的花费。
导报记者调查发现,中山路及其周边多条支路执行的正是厦门最高的一类(yīlèi)(yīlèi)收费标准(biāozhǔn)(3元/15分钟,日间7:30—22:00封顶75元)。例如,大中路(zhōnglù)(中山路至思明西路)的16个车位就属于一类区域。同样执行一类标准的还有思明西路(局口街至大中路)和镇邦路(zhènbānglù)(升平路至大同路)。
值得注意的是大同路(鹭江道至新华路),虽然计费标准相同(3元/15分钟),但其封顶(fēngdǐng)价仅为30元。这条以居民和单向车道(chēdào)为主的老街(lǎojiē),相较(jiào)网红店林立的区域,游客较少,或许是封顶较低的原因。
此外,停车费“雷区”不仅(bùjǐn)出没于(yú)路面,更潜伏在一些商业楼宇的地下停车场。有不少网友(wǎngyǒu)在社交媒体上(shàng)诉苦“一不小心打卡厦门最(zuì)贵停车场”:比如,部分写字楼地下停车场10元/小时的收费标准,看似并(bìng)不贵,但后面跟着一句“上不封顶”,这意味着停满一天需支付240元;海景大厦停车场和新领荟停车场同样收费10元/小时,喝杯奶茶、办个事,出来停车费就三四十元了。
这样的经历,让消费者倍感(bèigǎn)无奈。据不完全统计,今年以来,12315共接到35件(jiàn)“关于路面(lùmiàn)政府定价停车场反映定价过高的诉求件”。
“动态定价”或(huò)可破题
长期关注厦门交通问题的“老厦门”朱奖怀也曾遭遇过停车费的“背刺”。有一次他和朋友(péngyǒu)吃饭(chīfàn),停车费交了64元,原本愉快(yúkuài)的记忆好像多了个疤痕。
“厦门的路面停车位收费(shōufèi)就是太高了,收费方式(fāngshì)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。”朱奖(zhūjiǎng)怀认为,路边停车位是一种公共资源,在设置收费标准和收费方式时,要考虑它的普惠性(pǔhuìxìng),要明确收费的目的是什么,盲目的高收费会削弱公共资源的普惠功能。
朱奖怀曾去过(qùguò)很多国家和城市考察,在他看来,路面停车(tíngchē)位的收费必须考虑时间因素,比如(bǐrú)个别路段停车位单辆车只能停车一到两小时;比如高峰期收费,过了高峰期就不收费;再比如“弹性收费”,停车位紧张(jǐnzhāng)时收费高一点,不紧张时收费低一点,甚至可以不收费。
在深圳,“智慧停车+动态调价”的收费(shōufèi)规则深入人心,通过定位视频识别技术,实时监测车位占用率,对拥堵路段如福田CBD等实施“浮动(fúdòng)定价(dìngjià)”,即高峰时段(shíduàn)(7:30—9:30, 17:00—19:00)收费上浮20%—50%;非高峰时段或低需求路段自动降价,部分(bùfèn)区域夜间收费低至0.5元/小时。
成都“中心城区分时分区收费”也很人性化,春熙路等商圈(shāngquān)执行(zhíxíng)“高峰高价、平峰(píngfēng)低价”,工作日早高峰(8:00—9:30)首小时12元,平峰时段8元。
同样面临停车难题的(de)杭州西湖(xīhú),实行“西湖景区节假日动态定价”,即(jí)节假日对景区周边,比如北山街等地区的停车费临时上调至(zhì)30元/小时,平时工作日(gōngzuòrì)恢复至10元/小时,使得节假日车位周转率提升40%,减少拥堵。“很显然,动态定价机制(jīzhì)若设计科学、配套完善,可显著提升城市停车效率。”朱奖怀呼吁,厦门可以(kěyǐ)多借鉴外地经验,通过“更人性、更动态”的价格杠杆调节需求,解决“一位难求”难题的同时,促进车位周转。
对于“通过停车位收费疏导附近交通的问题(wèntí)”,朱奖怀直言,交通是一个(yígè)系统问题,靠停车位收费是无法解决交通问题的,通过停车位调剂(tiáojì)只能是一种辅助手段,对停车位的设置和管理还是要从“服务大家停车”这个根本入手(rùshǒu)。
停车费管理要有“柔性(róuxìng)思维”
“客人来吃饭,本来对口味、卫生都很满意,但一笔不合理的停车费就让消费体验大打折扣(dàdǎzhékòu)。”关于停车场收费的问题,餐饮店老板徐建设说,类似的情况在沿街商铺中并不少见,高昂的停车费让顾客望而却步,甚至直接拉低了对商家的整体评价,“路面停车本应(běnyīng)是为(wèi)搞活经济服务(fúwù),现在却成了我们(wǒmen)经营的‘绊脚石’”。
对此,厦门市软科学(ruǎnkēxué)协会名誉会长王复基认为,当前,厦门停车收费已(yǐ)成为营商环境中的突出短板。部分区域停车费定价过高,相对简单(jiǎndān)粗放的收费模式引发市民和商户的诟病。停车问题虽(suī)看似一个小细节,却是(quèshì)城市治理水平的缩影。若处理不当,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,更会削弱商家经营信心,最终影响区域经济的活力。
针对这一问题,王复基建议,相关部门应定期(dìngqī)召开停车收费专题研讨会,邀请市民代表、商户及行业专家参与调研,广泛听取意见,制定(zhìdìng)更科学、合理的收费政策。通过优化停车管理,平衡公共资源使用与商业发展需求,才能真正为厦门营商(yíngshāng)环境(huánjìng)“加分”。
傅红梅的另一个身份是厦门市旅游品质监督员,在她看来,城市(chéngshì)管理需更多(duō)“柔性思维”,停车收费应立足服务民生、促进消费(xiāofèi)的初衷,而非单纯追求经济效益。只有从细节入手,解决(jiějué)商户与消费者(xiāofèizhě)的实际痛点,降低市民出行和消费的成本,才能真正促进消费,持续提升城市竞争力,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